摘要

荀子与宋玉的讽谏赋作,是讽谏文辞由战国之隐到两汉之赋的转变过程中的过渡者,它源自君臣答问的对话体形式,与承设辞、射覆、游说而来的穷形尽相、寓意深远的描写方式,还有字里行间极力暗示、期待人主自悟的谏说思维,都对汉人的讽谏赋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