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雾、霾天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卢一凡; 王娇; 于铖浩; 马艳; 高会旺*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1(07): 34-45.
DOI:10.16441/j.cnki.hdxb.20200310

摘要

本研究基于青岛市2005—2019年的气象与空气污染数据,主要分析了青岛市雾、霾天区域分布及其年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青岛市自2005—2019年近14年来雾天天数缓慢减少(p<0.1),雾天天数变化和相对湿度变化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p<0.05)。青岛市各季节霾天天数呈波动变化,在2010—2013年间霾天天数每年均超过100 d, 2008年霾天天数最少,为75 d。雾事件持续时间多为1~2 d,占比为77.5%,而持续时间为1 d的霾事件占60%,持续时间超过3 d的占6.3%。在沿海型站点(市南、大桥三),春夏季雾天天数明显高于秋冬季,过渡型站点(胶南、胶州)和内陆型站点(莱西、平度)则没有该显著差异,暗示了海洋对沿海城市雾天的影响程度。从日变化来看,各站点雾时数的高值主要出现于午夜至早8时,霾时数呈现双峰分布,峰值出现于8:00—12:00和18:00—24:00。相关分析表明,每月雾时数与PM2.5、SO2浓度、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O3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霾时数与PM2.5、PM10、SO2、NO2和C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O3浓度、气温、相对湿度和气压呈显著负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