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珍稀濒危铁皮石斛野外回归试验

作者:周玉飞; 罗晓青; 王晓敏; 康专苗; 张显波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2022, 38(03): 798-805.
DOI:10.3969/j.issn.1000-4440.2022.03.027

摘要

野外回归是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式,将珍稀濒危植物铁皮石斛种质扩繁后回归到原生境以实现喀斯特地区铁皮石斛资源多样性保护。根据黔西南州喀斯特地区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原生境勘察情况,在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布地兴义市则戎镇冷洞村开展铁皮石斛野外回归方式和生境条件研究,并监测回归后期铁皮石斛的适应性、生物学特性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植于纵向堆砌岩石、植于岩石天然缝隙、植于横向堆砌岩石和捆绑于岩石的存活率分别为95.02%、91.22%、62.57%和37.59%;山脊、山鞍、山顶、山脚和山腰的铁皮石斛存活率分别为93.44%、91.81%、87.01%、84.07%和82.49%;铁皮石斛回归1年后逐渐适应野外生境,在回归2~3年内存活率变化不明显,回归4年后存活率明显下降;铁皮石斛回归初期发病率较高,为7.60%,回归1年后发病率变化不明显,回归4~5年后铁皮石斛老株多因生境变化出现腐烂现象;铁皮石斛回归初期高位芽萌发率较高,为8.47%,回归1年后高位芽萌发率明显降低,回归3年后基本不萌发高位芽;不同回归方式、生境条件和回归时间对铁皮石斛的分蘖率、新芽高、新芽粗没有明显影响。综上所述,回归方式和生境条件是影响铁皮石斛野外回归成败的主要因素,植于纵向堆砌岩石和岩石天然缝隙的铁皮石斛存活率最高,郁闭度、通风条件、苔藓层等生境因子对铁皮石斛的适应性和生长具有一定影响。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