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膈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梁金; 漆松涛; 樊俊; 石瑾; 陆云涛; 颜小荣
来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3, 31(02): 123-12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3.02.003

摘要

目的研究鞍膈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成人15例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视交叉偏向蝶鞍左侧20%(3例),居于中线上66.7%(10例),偏向右侧13.3%(2例)。鞍隔孔完全被视交叉覆盖73.4%(11例),未被完全覆盖26.6%(4例)。鞍隔孔相对于视交叉的位置偏向左侧26.7%(4例),居于中线上66.7%(10例),偏向右侧6.6%(1例)。从上面观,鞍膈呈下凹型80%(12例),平坦型13.3%(2例),上凸型6.7%(1例)。鞍隔孔测量前后径为2.20~12.10 mm,左右径为3.10~13.40 mm;依据鞍隔孔的大小将鞍膈分为3种类型:紧密型,占13.3%(2例);常见型,占73.4%(11例);扩大型,占13.3%(2例)。垂体柄靠近鞍背前缘占53.3%(8例),居中占40%(6例),6.7%(1例)位于鞍结节后缘。结论鞍隔孔大小的变异可影响垂体瘤的生长方式,熟悉鞍膈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对鞍区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