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改良粗肋草叶色和优化粗肋草设施栽培体系,该研究以粗肋草品种‘吉利红’的水培苗为材料,设置6种光质(白光、R∶B=1∶1、R∶B=1∶2、R∶B=2∶1、R∶B=1∶3、R∶B=3∶1,其中R、B分别代表红光、蓝光)和2种光周期(8、12 h·d-1)交叉培养,测定粗肋草的生长量、生物量、土壤和作物分析仪器开发(SPAD)值、花色素苷含量和叶片颜色参数(色相值a*、色相值b*、明度值L*、色调角h*),研究粗肋草对红蓝光质和光周期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1)12 h·d-1光周期更有利于粗肋草生物量的积累,其中LP11(R∶B=1∶3×12 h·d-1)处理的粗肋草苗木干重、鲜重均为最高,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其次是LP5(R∶B=1∶3×8 h·d-1)处理。(2)相同光质条件下,8 h·d-1光周期处理的粗肋草叶片SPAD值比12 h·d-1光周期处理高,12 h·d-1光周期处理的粗肋草叶片花色素苷含量高于8 h·d-1光周期的处理,LP11处理叶片SPAD值最低,花色素苷含量最高。12 h·d-1光周期培养的粗肋草叶片颜色参数a*、b*值比8 h·d-1光周期高,h*值比8 h·d-1光周期低。(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P11处理在促进粗肋草生长及叶色改良方面效果最好。综上认为,12 h·d-1光周期更有利于粗肋草的生长和叶片颜色变化,其中LP11处理为最佳光质和光周期组合。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阳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