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鲁迅《野草·希望》中的一条引文,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学案的一个闪耀点。它是东欧裴多菲/中国鲁迅之间同为被压迫民族的精神关涉与文本旅行,又映照在日本鲁迅/裴多菲研究者视野中,疑似一桩发现权的公案。文本旅行中的体式变形成为学案考索的障碍,匈牙利学者1978年克服障碍成就了中国1981版《鲁迅全集》的注释,日本学者据此成就了《鲁迅与裴多菲——〈希望〉材源考》,却难以穿透后鲁迅中国学术语境。裴多菲希望/绝望的表述被鲁迅托辞增义,"拿来"成为其贯穿主题的语言形式。鲁迅的增义与自身思想逻辑的一致性,是理解的关键。所以,本文在解决公案而外更重视鲁迅贯穿性的"真人"主题。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扬州大学;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