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后,农村中原有的知识阶层开始分化,只有少数的底层知识分子仍然留在农村以私塾教育为生。民国政府成立后大力兴办新式教育,培训师资深入农村。到抗战前夕,由于政治局势动荡,地方政府腐败克扣教育经费,天灾不断,农村中原有的私塾教师和公立小学教师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但由于其在农村特有的社会功能,抗战时期成为了共产党建立根据地的积极争取对象,实现了自身在乡村社会的角色转化。

  • 出版日期2013
  • 单位吕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