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引入一条生物学原理———“高频声调表示体型小”来解释汉语方言中的小称变调和其他高调现象 ,提出小称调来源于儿语的观点。小称调从发生上说先有昵称功能 ,再有表小功能 ;从演化上看昵称功能先磨损 ,导致小称退化。所以“小称”(diminutive)应该叫“昵称”(affective)。本文认为发声态各异的多种小称调形式是独立发生的 ,不代表发展阶段 ,不过产生的原因和所起的作用都是为了突显或强化高调。儿鼻化和高调化小称是独立产物 ,儿鼻化早于高调化 ,但两者产生的理据却都是出于由怜爱婴儿所产生的联想。亲密高调论可以解释很多看似毫不相关的语言现象 ,如台湾“美眉” ,北京女国音 ,香港女孩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