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出都"在魏晋南北朝文献中经常出现,谓赴京都。在唐代,"入京"变成了一个新的习语,代替了魏晋习语"出都"。五代时期,"出都"有表示"离开京都"的含义。宋朝时期,"出都"已经变为了"离开都城"的习惯用语了。自五代后至清代,乃至当今,"出都"已经是"离开都城",不再是"来到都城"。"出都"这一习语作为"去往京都"含义已经消失了,并且被"入京"一语所取代。由于受汉语语言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制约以及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对语言严密准确的要求等影响,反训两个相对义项中的一个渐渐自然消亡了,只保留下一个义项使用,这样汉语的表达和理解都更加准确了。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