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霸王的结实和种子萌发特性

作者:艾沙江·阿不都沙拉木; 迪丽娜尔·阿布拉; 张凯; 买热也木古·吐尔逊; 卡迪尔·阿布都热西提*; 李玲*
来源: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05): 437-446.

摘要

喀什霸王(Zygophyllum kaschgaricum)是生长于中国新疆南部荒漠环境的稀有种及二级保护植物。当前,该物种在自然种群中呈分散式及片段化分布,且种群密度低,种群老龄化较严重。因此,为了了解该物种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响应,该文采用室内控制实验方法,对该物种的自然坐果率、结籽率、种子吸水特性、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喀什霸王在自然种群中的坐果率及结籽率较低,且种子的败育率较高。不同干藏时间种子的吸水速率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干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吸水率逐步增强。刚成熟的种子在不同温度及光周期下均可萌发;其中高温(10/20℃, 20/30℃)及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比低温(10/5℃, 5/2℃)及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高。不同干藏时间的种子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下的萌发率均较高;但低温储藏时间对该物种种子的打破休眠及萌发率没有促进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该物种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而干藏时间、高温且黑暗及高浓度(50 mmol·L–1) GA3是打破休眠及促进种子萌发的最合适条件。高温条件下的干旱胁迫对喀什霸王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决定种子的萌发率。总之,喀什霸王种子在物候上表现出的春秋季萌动及非深度生理休眠以提高幼苗存活力及保障种群稳定性,是一种对新疆南部干旱及高温胁迫荒漠环境的适应策略。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喀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