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文学"时期,运用群众口语进行诗歌创作是时代的新潮流。群众口语入诗的全面兴起,既指向诗歌语言的大众化、民间化,也隐含着语言的夹生、混用等现象,同时也理所当然地对诗句冗长、学生腔或者洋腔洋调予以拒绝。新诗的群众口语化为开一代诗风作了语言的铺垫,其中对方言母语的压制也比较明显。"十七年新诗"强调向民歌和古典诗歌学习,在语言上追求群众口语化、单一化,以顺耳、上口、听起来易懂为标准,整体上有得有失,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