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治疗高压球囊扩张失败的狭窄闭塞人工血管内瘘(A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高压球囊扩张狭窄闭塞AVG病变失败(残留狭窄>50%)后续采用切割球囊治疗的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狭窄闭塞位置,术后即时、3、6、12个月通畅率及技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其中主要狭窄病变位于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27例(84.38%),静脉吻合口合并人工血管穿刺点2例(6.25%),静脉吻合口合并动脉吻合口2例(6.25%),头静脉弓1例(3.13%)。切割联合高压球囊治疗成功30例,技术成功率93.75%(30/32),另2例(6.25%,静脉吻合口端闭塞)经切割、高压球囊扩张后使用覆膜支架。切割球囊破裂发生2例(6.25%),无切割球囊相关性血肿或动脉瘤发生。随访(9.4±0.8)个月,治疗后3、6、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0.63%(29/32)、59.38%(19/32)、28.13%(9/32),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00%(32/32)、84.38%(27/32)、65.63%(21/32)。结论高压球囊开通AVG狭窄闭塞病变失败可采用切割球囊提高内瘘寿命,其3、6个月通畅率、安全性较高,但中长期通畅率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