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和预测乙酰唑胺等药物对急性高山病(AMS)的预防效果。方法遵循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PRISMA声明的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符合药物预防AMS的随机对照研究(RCT), 分析研究资料。使用R等统计软件在贝叶斯框架下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 另外使用节点分离法对闭环研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最终纳入23篇文献(25项研究)对比了4种药物对AMS的预防效果, 按照药物分组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乙酰唑胺组、地塞米松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和红景天组中AMS发生率均低于安慰剂组;在不同药物的相互比较中, 乙酰唑胺组、地塞米松组和红景天组AMS发生率低于银杏叶提取物组;而乙酰唑胺组、地塞米松组、红景天组之间AMS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项研究报道了2种药物对进入目标海拔人群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目标海拔, 红景天组的SpO2高于乙酰唑胺组和安慰剂组, 乙酰唑胺组与安慰剂组的SpO2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预防AMS效果概率排序显示:乙酰唑胺组、地塞米松组、银杏叶提取物组、红景天组和安慰剂组发生AMS排名第5的概率分别为45.72%、48.80%、0、5.48%和0。提高目标海拔人群SpO2概率排序显示:乙酰唑胺组、红景天组和安慰剂组在目标海拔提高SpO2效果排名第1的概率分别为2.27%、97.66%和0.07%;直接比较结果和贝叶斯预测模型间接比较结果一致性较好,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唑胺和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AMS发生, 应作为今后相关补充研究的首选药物。红景天在提升进入高海拔人群的SpO2同时也可降低AMS的发生率, 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银杏叶提取物预防AMS效果不如上述3种药物, 临床中应视情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