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沙家浜》作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在不断改编与再度创作中,衍变出不同的版本。以往对《沙家浜》的研究集中于历史考证、文本对比、艺术评析等方面,对承载主题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阿庆嫂”及相关情节、活动的研讨较为匮乏。依据沪剧《芦荡火种》、京剧定型本《沙家浜》、电视剧《沙家浜》三种不同版本类型,发现“阿庆嫂”在动作、语言、“江湖”气质、剧中地位等人物属性和妆容、布景、灯光、道具等舞台美术设计、镜头拍摄等艺术技巧方面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叙事机制的差异带来了“阿庆嫂”形象的变迁,这一变迁的背后是时代更迭下的政治意识形态、商业文化与观众接受心理三者间的持续博弈。除此之外,作家个性对创作(改编)的影响、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联等更为不易被关注的因素也会对文本改编产生一定的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