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燕; 姚国; 耿晓萌; 李桂芳; 曹洋洋; 刘俊丽; 史宝海*
来源:儿科药学杂志, 2019, 25(03): 17-21.
DOI:10.13407/j.cnki.jpp.1672-108X.2019.03.006

摘要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孕周<32周、体质量<1 500 g、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长意愿分为试验组8例和对照组10例。试验组患儿生后7 d、14 d分别给予气管内滴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7个/2 mL生理盐水,对照组仅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留取两组患儿生后7 d(移植前)、10 d(移植后3 d)、17 d(移植后10 d)、21 d(移植后14 d)、28 d(移植后21 d)的气道灌洗液以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判断两组患儿于生后28 d BPD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1岁内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发生1例BPD,对照组患儿发生5例BPD;试验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氧时间及1岁内肺炎发生频率分别为(43.5±3.0) d、(16.0±3.5) d及每人2.5次,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氧时间及1岁内肺炎发生频率分别为(55.5±5.0) d、(23.5±7.5) d及每人4.2次;移植前,两组间与BPD发生密切相关的炎性因子(MIF、CD105、TGF-β1、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移植后3 d、10 d、14 d、21 d试验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抑制性炎性因子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两组间保护性炎性因子PL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移植后3 d、10 d、14 d、21 d试验组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促进保护性因子的分泌等机制防治早产儿BPD的发生,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