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谏是直言规劝,在客观上往往导致纠正失误、挽回损失。在古代,谏亦专指"规劝君主改正过失"。在先秦至唐宋,各朝统治者均设有谏官,以实现对国家决策者执政疏失的纠偏。谏官的设置,是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屈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中"廉"的典范,其实现廉的方式主要是谏,所担任的三闾大夫之职就是谏官,是一个既可向上谏言又可监察群下的岗位。屈原以直谏为廉,勇于牺牲,是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负责,也是爱国的集中表现。屈原以直谏为廉的思想对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