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升国家动员能力以有效维护国家主权是清末国家现代化的动力之一。收回利权运动契合了国家动员社会力量维护经济主权和利益的富强之道,并且在与立宪运动合流中贯穿着官民之间的"权""利"互动。国民权利话语在维护国家利权的"救国"叙事中获得国家认可和保护,为清末形成君主立宪共识提供了价值基础,进而在"预备立宪"制度框架下成为社会各界获取权力的正当性话语资源。通过"利权"和"权利"所衍生的议题,新式绅商作为国民利益团体代表参与国会请愿和地方治理,在援引新政法令谋求权利实现的过程中重塑着新政下的权力结构。四川保路运动所触发的官民冲突及解决方法则暴露了清末"预备立宪"制度框架的脆弱性。寻求国家富强之道的社会团结需要催生了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的社会共识,而社会却缺乏持续重塑国家权力结构的稳定性力量以支撑权力与权利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