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国家低价药品政策实施以来低价药品可及性的现状。方法: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全国24个省/市数据,从低价药品总体情况、可获得性、可负担性三方面分析低价药品可及性现状,并分析影响可及性的因素。结果:虽然低价药品政策在临床的认知度不高,但低价药品的可及性很高。在可获得性方面,只是部分低价药品在个别省份、地区和医疗机构出现短时间、小范围、间歇式的断供和紧缺,并未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断货甚至消失;在可负担性方面,虽然低价药品政策实施后低价药品价格普遍上涨,但其仍然是可负担的,造成部分药品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低价药品价格低、限价交易等价格因素,以及原材料短缺(垄断)、部分药品市场需求小等供需因素。结论:政府要强化医疗机构对低价药品政策认知度,激励低价药品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同时,引导企业合理制定价格,避免药价虚低或虚高;完善低价药品采购制度,合理确定低价药品挂网采购中入围企业数量和标准;加强对低价药品供应链环节的综合监管,建立覆盖供应链体系的沟通机制,以保障低价药品的有序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