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阳明的“致良知”有两重向度:就本体而言是复良知本体;就工夫而言是率良知而行。王艮则将王阳明的“致良知”发展为“良知致”:在本体上强调“天理良知”天然自有、现成圆满的属性;在发用上注重在人伦日用中践履“日用良知”,突出了“百姓”的主体地位、“日用”的载体地位以及“当下即是”的工夫地位。为了将“天理良知”下贯为“日用良知”,泰州学派在实践上进行了多方探索,包括以先知觉后知的民间讲学,以孝悌为实落处与下手处的乡约实践,以及“治世还从睦族先”的家族建设等。这对当代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是从“儒化天下”向“儒行天下”转变,二是因应业已变化的社会结构,为儒学再造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