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广西地方志的大量编纂是清王朝稳固统治和治理边疆的重要政治文化实践活动,修志者通过创设条目、书写按语等方式,积极宣扬国家意志、稳定边疆秩序、推行边地教化,地方志成为其加强边疆治理的政治工具与文化资源。桂西地方志的土司书写,一方面对世袭土司的守土之功予以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强调国家对土司恩威并重、控驭得当,利用修志之机,树立朝廷威严。晚清时期,广西方志对动乱中殉难的官绅、民众予以大力旌表,高度称颂其忠义之举,以此建构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稳固清王朝的正统地位。《祠祀》条目对传统祀典“消弭灾害”、安定民心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并将大量未获赐额但深受推崇的民间祠祀加以收录,蕴含了修志者借民间信仰稳定边疆秩序的深远用意。在《学校》《选举》条目,修志者希望通过引言、按语的书写,激励本地士子奋发上进,振兴边地文教。在《风俗》《物产》《人物》等条目,修志者尤为重视风俗改造与人物旌表,充分发挥地方志广行教化的功用。清代广西地方志的编纂以及修志者为此做出的努力,为增强边疆社会对中央王朝的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边疆治理与国家认同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