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发情周期中子宫内肥大细胞和组织胺含量变化的观察

作者:于文浩; 翟明胜; 王亚丹; 张宁; 王新庄
来源:中国兽医学报, 2016, 36(06): 1059-1064.
DOI:10.16303/j.cnki.1005-4545.2016.06.33

摘要

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大鼠所处的发情阶段,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MC)在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的分布、形态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组织胺(H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大鼠发情周期中,MC在子宫内不同部位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数量依次为: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大鼠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MC的数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内不同生理阶段MC的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子宫体、子宫颈内发情后期与发情期内MC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间期与发情前期内MC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HA的含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中的HA含量在发情后期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子宫体和子宫颈内HA含量在发情周期各阶段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根据阴道细胞类型的变化来确定大鼠发情周期的各阶段是可行的。大鼠子宫内MC的数量及形态随发情周期阶段的变化而改变,对子宫的局部免疫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情周期子宫内HA含量的变化与MC的变化一致,MC主要通过释放HA发挥调节子宫尤其是子宫角的局部免疫水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子宫角组织中MC的数量作为HA含量的指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