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对研究森林凋落物在生态养分循环中凋落物分解快慢及其养分释放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秦岭太白县境内落叶松林、油松林不同分解阶段(L-F-H)凋落物室内10d恒温(25℃)浸提实验,初步分析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凋落物DOC含量L层>F层>H层;DOC油松林>DOC落叶松;浸提液紫外-可见光谱自200nm到800nm吸光度值趋于减小,L层、F层浸提液谱线呈现明显的单波峰,H层谱线存在端吸收,各谱线的波峰或端吸收都出现在200nm附近;肩峰出现在240~280nm范围内,推测样品中有芳香环结构存在。凋落物不同分解阶段浸提液DOC含量与200nm处吸光度值呈现较强相关性(R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