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代的庶吉士,并非始于洪武十八年。早在洪武初叶,便已有"儒士庶吉士"的存在。此时的庶吉士制度,乃是政府征召儒士效力于朝的一个举措。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这一制度也于洪武十八年演变成进士观政历事的一种特殊类型。至永乐二年,庶吉士正式归属翰林院,并被赋予了"教养储才"的内涵。宣德八年的"六科庶吉士",实则是以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历事六科的,因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庶吉士专属翰林的既定格局。明初的庶吉士制度带有很强的草创时期的色彩,庶吉士的类型与职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未形成一个持续性的核心发展方向。直至宣德之后,"进学读书"才开始成为庶吉士制度的主流,并日渐演化成影响明清两代的高级人才育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