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非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婧; 梁明; 孙鸣宇; 金志清; 周微微; 刘楠楠; 王辰元; 蔡政; 张帅; 王祖禄*; 韩雅玲
来源:临床军医杂志, 2020, 48(10): 1225-1230.
DOI:10.16680/j.1671-3826.2020.10.30

摘要

目的探讨口服非维生素K拮抗剂(NOACs)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LAA)血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LAA血栓形成的105例患者(其中3例有两块血栓)为研究对象。口服达比加群酯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至少8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根据血栓溶解情况将患者分为无效组(n=26)、部分溶解组(n=35)和完全溶解组(n=44)。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参数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LAA血栓溶解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AA血流速度(LAA-v)对LAA血栓溶解的预测价值。结果经抗凝治疗(12.0±3.6)周,血栓完全溶解率为41.9%(44/105),有效溶解率为75.2%(79/105)。57例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完全溶解率为43.8%(25/57),有效溶解率为77.1%(43/57)。48例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完全溶解率为39.6%(19/48),有效溶解率为72.9%(35/48)。无效组病程、左心房直径(LAD)高于部分溶解组及完全溶解组,抗凝前及抗凝后LAA-v均低于部分溶解组与完全溶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及完全溶解组抗凝后LAA-v均较抗凝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A-v是影响LAA血栓溶解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抗凝前LAA-v预测LAA血栓溶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695(P<0.05,95%可信区间0.594~0.795),最佳诊断截点24.5 cm/s,特异性为0.635,敏感性为0.750;抗凝后LAA-v预测LAA血栓溶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P<0.05,95%可信区间0.804~0.940),最佳诊断截点34.5 cm/s,敏感性为0.818,特异性为0.825。结论 NOACs可有效溶解心房颤动患者的LAA血栓,LAA-v对LAA血栓溶解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出版日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