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蒲滩生态环境与河东盐政变化的影响,私盐活动成为清代山西蒲州府永济县蒲滩村落中的百姓生计方式之一。产于蒲滩之上的蒲滩盐于清代前中期流入食盐市场,影响了解盐的销路。这一问题凸显后,河东运商马隆德、张隆泰于道光十一年京控,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此后,蒲滩私盐从道光时期到宣统时期经历了平毁蒲滩盐畦、为滩民发放垦复经费、实行代赋津贴银两制、蒲滩缉私章程等多个治理阶段。由于食盐市场的发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虚应故事,以及蒲滩百姓、河东坐商、河东运商、解池畦户及地方官员在蒲滩私盐流通及查禁过程中互相之间的博弈,蒲滩盐自始至终未被根除,也没有能够化私为官。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蒲滩私盐治理中制度、规定及办法的确立与演变过程,丰富对清代中后期河东盐政与晋南地方社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