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创作,大多面临着听从意识形态的召唤还是反映现实生活真实的困境,这一困境鲜明地表现在如何处理小说中的正面力量(人物)与反面力量(人物)的关系上。在《金沙洲》的初版本中,形成"正不压邪"的态势,不符合意识形态的要求,不利于论证高级社的优越性,因此被指责"西风压倒了东风"。在意识形态的干预下,作者对作品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有意识地增强了小说中的正面力量,削弱了反面的力量,从而形成"邪不压正"的态势,较为充分地论证了高级社的优越性,但这是以损伤作家的生活经验、降低作品的现实主义品格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