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高位与低位留置的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留置脐静脉导管的155例新生儿。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将2组患儿分为高位(中心静脉位置)和低位(门静脉以下)组。分析2组患儿的留置时间、肝功能、肝脏B超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方面的情况。采用Mann-WhitneyU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共155例纳入本研究。155例新生儿胎龄25~41周;出生体重700~4 690 g;置管时日龄0.5~8.0 d,留置0~12 d。低位组因留置过浅导致液体外渗提前拔管7例。低位组留置时间短于高位组[M(P25~P75),6(4~7) d与7(5~7) d,Z=-2.580,P=0.010]。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置管时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组患儿肝脏B超均未见异常,均未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栓形成及栓塞、空气栓塞、肝脓肿等并发症。高位组肝功能异常比例为6.9%(6/87),与低位组的4.4%(3/6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1,P=0.512)。(3)2组155例患儿均行血培养,其中116例(74.8%)行导管培养(高位组71例,低位组45例)。高位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5.6%(4/71),感染发生率为7.4例/千导管日;低位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6.7%(3/45),感染发生率为8.0例/千导管日。2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20)。(4)导管培养阳性的7例中,检出3例溶血性葡萄球菌(低位组2例,高位组1例);高位组另检出1例酵母样真菌、1例屎肠球菌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低位组另检出1例白色念珠菌。结论 高位脐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长于低位,2组在并发症及感染率的安全性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受条件所限,不同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