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橄榄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80例慢性便秘患者均分成3组。C组检查前一晚8点服用1 500 mL PEG溶液,检查当日早5点再服用1 500 mL PEG溶液;A组检查前一晚7点半口服橄榄油60 mL和一块冰糖,后续同C组;B组检查前一晚服完PEG溶液后再口服橄榄油60 mL和一块冰糖,后续同C组。记录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入眠前排便次数,排便总次数,各部分结肠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发现差异后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结果 B组有1例在检查过程中因无法继续配合而终止检查,B组和C组各有1例在检查中降结肠发现巨大肿物而被剔除,最终A组60例、B组58例、C组59例纳入数据分析,3组间在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重指数及术前便秘评分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A组为(2.25±2.32)h、B组为(2.43±2.39)h、C组为(3.36±2.79)h,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P=0.037),两两比较中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眠前排便次数A组为(3.47±2.09)次、B组为(3.24±1.76)次、C组为(2.49±1.58)次,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P=0.011),两两比较中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总次数A组为(7.20±2.67)次、B组为(6.81±2.31)次、C组为(5.64±2.22)次,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P=0.002),两两比较中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结肠评分、中段结肠评分及总评分方面,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侧结肠评分A组为(2.03±0.82)分、B组为(1.95±0.87)分、C组为(1.53±0.80)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8,P=0.002),两两比较中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A组分别为7、3、0、3例,B组分别为5、3、0、6例,C组分别为4、2、1、4例,3组间在不良反应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5,P=0.824)。结论 口服橄榄油联合PEG溶液可有效提高慢性便秘患者右侧结肠清洁度,在肠道准备过程中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增加入眠前排便次数和排便总次数。对比检查前一晚在服用PEG溶液前还是服完后再口服橄榄油,未见对肠道准备效果及不良反应产生明显影响。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唐都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