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青海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受损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青海地区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儿3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心肌受损分为对照组(无心肌受损,n=185)和实验组(合并心肌受损,n=143),采用本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收集患儿资料,其中包括性别、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大环酯类药启用时间和发热程度等,测定CK-MB、CK、cTNnI、NT-proBNP、CRP、LDH和RDW水平。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环酯类药启用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和发热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在CK-MB、CK、cTNnI、NT-proBNP、CRP、LDH和RDW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并发心肌损害作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OR=3.105)、大环酯类药启用时间(OR=1.457)、发热程度(OR=2.495)、CRP(OR=1.853)和RDW(OR=1.358)是青海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海地区小儿发热持续时间、大环酯类药启用时间、发热程度、CRP和RDW为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使用大环酯类药物,可预防心肌损害发生,提高疗效,能够改善患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