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各民族大学生失眠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作者:吴辉; 余佳; 阿怀红; 张发斌; 张秀琴; 马晓霞; 玛乃本; 李军峰; 王小盾; 肖玉兰; 邵鑫; 张陈茜; 桑杰加; 辛晓光; 张斌; 刘帅*
来源:四川精神卫生, 2020, 33(04): 354-359.
DOI:10.11886/scjsws20200527001

摘要

目的调查青海省各民族大学生失眠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青海省等高海拔、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失眠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青海省三所高校的12 19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中国大五人格问卷极简版(CBF-PI-15)评估大学生的失眠情况和人格特征。结果大学生ISI总评分为(6.77±4.43)分,检出4 706人(38.6%)存在失眠。回族、蒙古族大学生ISI总评分及失眠检出率均高于汉族大学生(P<0.0024或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BF-PI-15的神经质评分与各民族大学生ISI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330~0.463,P均<0.01),而外向性评分与各民族大学生ISI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0~-0.183,P均<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质进入各民族大学生失眠的回归方程(β=0.294~0.464,P均<0.01),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进入汉族、藏族等部分民族大学生失眠的回归方程(β=-0.129~-0.052,P均<0.01)。结论青海省各民族大学生失眠状况存在差异,回族和蒙古族大学生失眠检出率偏高。神经质为各民族大学生失眠的危险因素,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是部分民族大学生失眠的保护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