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苈强心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miRNA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汪菁峰; 丁雪峰; 朱凌倜; 贾建国; 周京敏; 葛均波
来源: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7, 17(04): 2174-2179.
DOI:10.16563/j.cnki.1671-6272.2017.08.012

摘要

目的利用microRNA芯片杂交技术研究芪苈强心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microRNA表达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芪苈强心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通路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通过结扎雄性SD大鼠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和芪苈强心组,药物干预前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行microRNA芯片杂交,筛选差异表达micro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对差异表达micro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芪苈强心显著提高心衰大鼠左室射血分数(60.2±5.3%vs.36.5±5.9%,p<0.01)。心衰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22个microRNA表达上调,5个下调;芪苈强心组与心衰模型组比较,2个microRNA表达上调,21个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筛查结果一致。对其中11个差异倍数较大的microRNA行靶基因预测,共1782个靶基因,显著富集于470个GO生物学过程条目、120个GO细胞组成条目和115个GO分子功能条目(p<0.05);KEGG分析中,66条信号通路被有效富集(p<0.05),包括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凋亡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在心梗后心力衰竭模型中,芪苈强心调控多个microRNA的表达,多靶点、多途径地发挥保护心脏、逆心肌重塑的作用。

  • 出版日期2017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