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切开疗法与拖线疗法治疗淋巴结核窦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淋巴结核窦道患者随机分为切开组(30例)及拖线组(30例)。局部窦道疮面的处理,切开组用切开疗法治疗,拖线组采用拖线疗法治疗,隔日换药1次。治疗前,治疗后第14、28、42、56天分别记录分泌物(形质、色泽、量)、腐肉(量、腐脱程度)、肉芽(色泽、量)、上皮组织(量)、窦道长度及疮周情况(皮色、肿胀程度)等局部体征指标,按轻重程度计分,统计各时间点体征指标总积分,评判其改善情况;术后第56天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随访至术后3个月,观察窦道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4、28、42、56天主要体征指标评分降低(P<0.05),且第42、56天切开组较拖线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56天切开组愈显率100%(30/30),高于拖线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随访3个月,切开组平均窦道愈合时间(35.20±15.44)天,少于拖线组[平均窦道愈合时间(46.77±15.9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切开组复发率6.67%(2/30)较拖线组[复发率36.67%(11/30)]明显减少(χ2=7.95,P<0.05)。结论 在淋巴结核窦道的治疗中,切开疗法较拖线疗法具有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复发率少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