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间戏剧是中国戏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2008年9月,第一家民间投资并正式获得上演资格的公益小剧场——蓬蒿剧场在北京创建。创始人王翔将剧场定位为"公益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从2010年起,蓬蒿剧场开始策划、组织戏剧节,迄今已举办7届。然而,以民间非营利定位的"蓬蒿"却一直面临巨大经济压力,发展步履维艰。"蓬蒿"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间非营利戏剧的一个缩影。尴尬的身份、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戏剧思维、滞后与不平衡的戏剧教育等是影响中国民间非营利戏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国家干预为中心的法国模式和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美国模式为中国戏剧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设提供了某种借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