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地区岩羊粗毛显微形态特征比较

作者:单秀琪; 王芮; 张致荣; 朱泽宇; 刘振生; 滕丽微*
来源:野生动物学报, 2021, 42(02): 393-402.
DOI:10.19711/j.cnki.issn2310-1490.2021.02.011

摘要

哺乳动物的毛有保暖、保护身体、散热和感觉震动等功能。换毛是哺乳动物过冬的方式之一,岩羊(Pseudois nayaur)也具有换毛的现象。实验通过对冬、夏季节祁连山地区岩羊粗毛显微形态指标的测量,来对比祁连山地区岩羊不同部位粗毛在冬、夏季节的差异和共性。结果表明,岩羊粗毛髓质发达,除蹄部和腿部外,髓质指数保持在90%以上。此外,推测岩羊粗毛保温性能保持由躯干部向四肢端部递减的趋势,臀部保温性能最佳。腿部和蹄部皮质指数最大,利于提高耐磨性,强化保护功能。为应对寒冷环境,岩羊粗毛横向和纵向同时扩大,髓腔所占比例提高,体现了岩羊不同部位的粗毛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