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莹莹; 曾庆曙; 杨明珍; 王永庆; 夏海龙; 江慧敏; 安福润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9(09): 1325-1356.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14.09.033

摘要

目的重点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与危险度分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例CML慢性期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通过Sokal评分、Hasford评分进行危险度分层,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8例患者中,3个月达到血液学缓解(CH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的占97.8%及86.4%,6个月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的比例占82.9%,12个月达到分子学缓解(MMR)的比例占54.5%。入组患者均根据Sokal评分计算危险度分层,服药3个月后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4.4%、82.6%、66.7%(P=0.104),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8.2%、76.9%、100.0%(P=0.319),12个月低危组、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52.4%、65.0%(P=0.412)。根据入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情况,有46例患者进行了Hasford分层,低危组21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2例,3个月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0.5%、91.3%、50.0%(P=0.191),随访到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3.3%、94.4%、100.0%(P=0.528),随访到12个月,低危组及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45.5%、58.3%(P=0.842)。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好,低、中危组比高危组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坚持足量应用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