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花鸟绘画史中鸡形象的历时性考察,发现鸡形象类绘画在壁画、卷轴画、陶瓷等媒介间的转换,不仅与绘制者、观赏者的诉求有关,还深刻影响到二者的观赏场域、观赏仪式等多个层面,且呈现出了明确的私密性、无目的性和非功利性等特征,此间逐渐消弭了对观赏者的场域限制,使观赏者日渐趋于自主、舒适状态。其背后的深层驱动因素则与社会阶层、画院制度等层面的复杂互动有关,最终呈现为不同社会阶层对鸡形象组合序列文化寓意与瓷器完美结合的认同和追求。于此,学界已从绘画的目的、展陈、环境等方面做出过讨论,却少有对某一具体绘画类型的跨媒介转换生成乃至于观演关系的历时性考察和比较,尤其缺乏阶层审美、制度变迁等方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