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脸是人与人交往不可或缺的界面,因其不可遮蔽而被赋予了社会性,成为治理场域和治理工具。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权利的扩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脸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数字化相继出现。在农业社会,基于血缘的脸是社会秩序建构的要素,历史上众多王朝将“刺脸”这种耻辱刑作为统治工具,以实现教育与惩罚功能。在工业社会,声光技术的发展促使脸实现了市场化,脸成为商品并产生交换价值,肖像权问题随之产生。随着数字社会来临,“刷脸”成为新的社会治理方式。“刺脸”和“刷脸”都是“基于脸的治理”,其中,“刺脸”具有残暴性,其基础是王朝权力;“刷脸”治理突破了公私权力的边界,不仅政府将其作为治理工具,企业、社会组织、社区都利用“刷脸”来进行管理。“刷脸”场景泛化致使隐私泄密,个人的脸被别人“控制”和使用,一些企业还利用“刷脸”来牟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已经冲击了人类感知的极限,非法AI换脸技术带来了诸多反社会功能。一方面,利用非法AI换脸进行诈骗、传播色情,生成不雅视频损害他人声誉,既破坏了生活原则,又违背了社会道德;另一方面,利用非法AI换脸传播虚假新闻、影响司法公正和重大选举结果,破坏政治秩序、社会秩序乃至国际秩序,引发社会混乱。目前,非法AI换脸带来的侵害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中,放任非法AI换脸可能导致虚假信息生态系统的形成,进而削弱社会信用的根基。“对于脸的治理”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从社会治理层面看,之所以要禁止非法AI换脸,一方面是因为它使行动者丧失主体性,给社会带来不可遏制的“恶”,引发系统的监管冲击;另一方面,它会导致部分人误用智能技术,从而损害人工智能的声誉。我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的脸面,失去面子是对尊严最大的损害,在文化意义上,禁止非法AI换脸非常重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