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角度对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重型COVID-19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0~5°组(38例)、10°组(40例)、30°组(43例)及45°组(41例)。利用电动病床调节床面倾斜角度实施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通气后6 h和12 h,比较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俯卧位后6 h,各组MAP、HR及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后12 h,各组MAP和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组和45°组HR低于0~5°组和10°组(P<0.05)。俯卧位后6 h和12 h,各组PaO2、PaCO2及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0°组、45°组PaCO2低于0~5°组和10°组,PaO2/FiO2高于0~5°组和10°组(P<0.05);30°组、45°组PaO2高于0~5°组(P<0.05);30°组和45°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45°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能较好地改善重型COVID-19患者的氧合状态,效果较0~5°或10°头高足低俯卧位更明显,但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