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丹利心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miR-133a/TGF-β1/CTGF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陈慧洋; 娄利霞; 赵一舟; 李春红; 黄涯; 张冬梅; 王帅; 侯雅竹; 吴爱明*; 商洪才
来源:中医杂志, 2018, 59(20): 1771-1776.
DOI:10.13288/j.11-2166/r.2018.20.013

摘要

目的探讨芪丹利心丸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芪丹利心丸组,另设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10只。术后第2天,芪丹利心丸组给予芪丹利心丸2.43 g/(kg·d)灌胃,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片2.25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10 ml/(kg·d)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称取左心室重量(LV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Masson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miR-133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TGF-β1、CT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VSP、+dp/dt max,-dp/dt max下降,LVEDP升高,LVMI、CVF增大,miR-133a下调,TGF-β1和CTGF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丹利心丸组LVSP、+dp/dt max,-dp/dt max上升,LVEDP降低,LVMI、CVF减小,miR-133a上调,TGF-β1和CTGF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见梗死边缘区残存的心肌纤维混乱、部分断裂,肌间隙增宽明显,而卡托普利组和芪丹利心丸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纤维走形相对规整,多数胞膜基本完整。结论芪丹利心丸可防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miR-133a/TGF-β1/CTGF信号通路有关。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