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与闭合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任毅; 吴仕舟; 邓伟; 宋润来; 董洪先; 李亚星; 陈宇; 刘运杰; 黄富国; 张晖*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8, 32(10): 1302-1307.
DOI:10.7507/1002-1892.201712073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开放与闭合Logsplitter骨折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开放骨折脱位(开放组),21例为闭合骨折脱位(闭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受伤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等。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9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9,P=0.251)。开放组出现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3例,创伤后骨关节炎5例;闭合组分别有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两组除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6);开放组获良10例、一般5例,闭合组获良13例、一般8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两组骨折愈合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或闭合Logsplitter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