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特征与成因分析

作者:徐少华; 王英民; 何敏; 杜家元; 陈维涛; 秦春雨; 王利良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7(02): 531-540.
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16.02.025

摘要

利用地震反射终止关系、滨线迁移轨迹特征、钻测井信息和沿层振幅属性,探讨珠江口盆地13.8 Ma强制海退体系域(FSST)的识别、演化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FSST在倾向方向具有高角度前积反射,滨线迁移轨迹呈下降或水平的趋势,沿走向出现下切谷。FSST的测井曲线呈漏斗状,W1井的GR曲线表现为4个明显的反旋回,对应4期准层序组。每个准层序组具有向上变浅和顶部突变成深水的相标志,分别受四级基准面变化的控制。白云凹陷北坡13.8 Ma FSST沿岸线具有不同的沉积展布特征。西部呈强振幅的朵状外形,砂层组厚度大,为主河道发育区;东部呈振幅强弱相间的条带状,是受到NE方向占优势的强沿岸流影响的结果。13.8 Ma古珠江三角洲具有浪控"非对称三角洲"的特征,深水区西部储层优于东部。寒冷的古气候造成的海平面下降是控制13.8 Ma FSST发育的最主要原因,而FSST的平面展布形态又是物源供给强弱、河口发育位置、陆架宽度、陆坡坡度、沿岸流以及潮汐作用的综合结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