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癌治疗在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抗癌治疗引起的各种近期和远期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显得日益突出。然而,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是否会经历心血管并发症,尚无敏感度及特异度极高的早期发现和准确预测手段。炎症、纤维化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抗癌治疗引发心脏毒性的重要机制。相对于临床症状和左室射血分数,相关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可能具有更早发现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能力,对于及时肿瘤调整治疗方案以及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更大价值。临床上,心肌肌钙蛋白T/I和脑钠肽/N-末端脑钠肽前体已被推荐用于常规心脏毒性监测,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可溶性肿瘤抑制因子-2、髓过氧化物酶、生长分化因子-15、半乳糖凝集素-3、内皮素-1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在应用于临床之前,需要大样本的试验证实其有效性,同时提高易操作性、降低成本。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