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中段植被群落的时空格局变化

作者:葛丽娟; 党虹; 戎战磊; 高云飞; 赵传燕; 王红义
来源:干旱区研究, 2018, 35(02): 346-353.
DOI:10.13866/j.azr.2018.02.12

摘要

充分了解植被群落时空格局分布特征是开展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前提。选择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场为研究区,对1976、1991、2001、2016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并利用3种景观指数对植被群落生境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同时运用CA-Markov模型对植被2031年的分布情况作出预测。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导致植被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1976—2016年,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场植被群落的分布面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乔木和草地分布面积分别减少了91 km2和169 km2;1976—2001年,乔木、灌木和草地群落的平均斑块面积(MPA)分别减少了1.22 km2、0.14 km2和0.16 km2,聚合指数(AI)分别减少了2.79、0.03和8.77,平均分维数(Fd)分别增加了0.013、0.001和0.005,植被群落生境破碎化严重;2001—2016年,乔木、灌木和草地群落的平均斑块面积(MNA)分别增加了0 km2、0.13 km2和0.02 km2,聚合指数(AI)分别增加了2.38、0.21和6.55,平均分维数(Fd)分别减小了0.005、0.002和0.002,植被生境得到修复;在现行趋势下,预测2031年乔木面积为409 km2,灌木面积为486 km2,草地面积为550 km2,在面积分布上基本与1976年水平相当,植被生境恢复效果显著。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 张掖市寺大隆林场;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