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血红蛋白Ⅰ基因克隆及表达特征

作者:赵庆; 吴彪*; 刘志鸿; 孙秀俊; 周丽青; 杨爱国; 张高伟
来源:渔业科学进展, 2019, 40(01): 84-91.
DOI:10.19663/j.issn2095-9869.20180206001

摘要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血淋巴中因含有血红蛋白而不同于其他多数双壳贝类。为明确魁蚶血红蛋白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发生分布、免疫活性等特点,本研究以魁蚶转录组数据库中的部分序列为基础,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一种魁蚶血红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bHbⅠ),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m RNA表达。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SbHbⅠ基因cDNA全长为867 bp,其中包括长度为48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编码16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7.5 kDa,理论等电点为9.68;氨基酸序列具有多个血红素结合位点,序列与所选其他物种的相似度范围为57%~93%,与蚶科相似度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在魁蚶成体的斧足、鳃、外套膜、闭壳肌、血淋巴、肝胰腺及受精卵至发育23 d的幼虫体内,均能检测到SbHbⅠ基因;该基因在成体魁蚶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与其他5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受精卵至23 d幼虫期的表达,基本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12d时急剧上升(P<0.05);在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刺激和低氧胁迫后,血淋巴中SbHbⅠ基因的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达量最高值均出现在16 h。本研究丰富了贝类血红蛋白相关研究资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