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群众文艺的典型形态,1960年代上海及其周边的新故事活动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脱颖而出,一是它简便和灵活的讲演方式满足了运动持续不断、见缝插针的思想教育需求,二是这种有声的艺术形式所呈现的集体性、对抗性等特征与其时的政教话语方式也保持了一致。新故事之"新"正体现在这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上,从而使自己上升为一种"声音的政治"。而声音天然具有一种亲切的感情,这又与革命所倚重的把群众组织起来的情感工作相联系。在新故事活动中,"声"与"情"具体表现为讲故事时要以是否能激发出说、听双方爱憎分明的阶级情感为关键,同时它也演化为一整套发声机制,以及在讲演时更加精微的感情运用程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