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端于西方的口头诗学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渐次被译介至中国,并对国内不同领域的知识生产形成了多重影响。由朝戈金所著的《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一书,系这一域外理论与中国本土传统熔铸而成的重要著作。该书问世迄今,对中国人文学术研究影响甚大,其多元化的学术价值值得以中西方学术演进的双重视角重新审视。首先,该书以冉皮勒及其演唱本作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路径坚守了国际史诗研究中的“歌手立场”,并旨在以歌手作为切入视点进而探寻口头诗歌的创编法则。其次,该书推动了中国史诗观念的跃进。史诗由一种书面文本渐次被视为一宗活态演述传统,这一观念更新进一步推动中国史诗研究的学术转型。再者,该书以文本阐释和传统重构建立了田野“再认证”的工作模型。这一模型的建构离不开文本形态的考辨、文本观的更新、文本分析的实践及程式化风格的抽绎。就中国口头诗学研究而言,该书及其蕴含的学理价值成为后续关乎人类表达文化之理论研索的重要原点。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