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云南红河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为稻谷、荞麦、玉米。红河地区水热条件良好,加上梯田稻作的发展,使得稻谷在粮食作物结构中占据首要位置。荞麦则在山地占主导地位,这与各山居民族刀耕火种的耕作技术以及清中期之后的山地垦殖相适应。随着经济开发的深入,玉米等外来作物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在部分地区甚至成为粮食大宗。粮食作物结构的形成受自然地理环境及民族分布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居于河谷地带的傣族等以稻谷为主要粮食作物。山居民族中,彝族、苗族等以荞麦、玉米等旱地作物为主。梯田的开垦,使山居的哈尼族形成以稻谷为主的粮食作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