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

作者:邢海燕; 包莉莉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04): 22-29.

摘要

刻板印象一词最早来源印刷业,后来在社会科学领域被用来解释人们对于世界概括化、固定化的非理性态度和偏见等。刻板印象否定文化内在的多样性,区分了中心和边缘的本质内涵,同时规定了“自我”和“他人”,“我们”和“他们”边界的类别,因而也成为人类学研究“异文化”和“他者”的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历史上人类学家的研究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人们对异文化群体刻板印象的转变,比如种族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职业刻板印象等。与此同时,人类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也一直关注对刻板印象的批判性审视,不断审视民族志再现“社会事实”的局限性,以刻板印象为“镜”,运用多点民族志深入考察,进行跨领域的追踪研究等方式,在反身性批判基础上探求变革之路。而正是对刻板印象的这种反思和挑战,也使得人类学者能不断厘清和修补自身研究伦理,重建民族志的合法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