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达到粮税收入目标与实现公粮负担相对公平、缓和社会矛盾与维护统一战线的目的,陕甘宁边区出台实施救国公粮政策之后,又对其不断地进行了调整与改进。纵观整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政策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37—1938年,中共初步实施救国公粮政策,征收方式以政治动员、自愿报缴为主,在此过程中犯了“平均摊派”的右倾错误;1939—1940年,中共对救国公粮政策进行了初步调整,征粮重心向富户转移,这一时期出现了加征大户的“左”的倾向;1941年之后,中共深化改进救国公粮政策,开展征粮调查、引入民主评议,由此实现了累进征收与民主评议的有效结合并推动了边区各阶层人民合理负担。救国公粮政策的出台、实施与改进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实践论,同时也内在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