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控制对203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期望寿命和劳动力损失的影响估计

作者:曾新颖; 李镒冲; 刘江美; 刘韫宁; 刘世炜; 齐金蕾; 周脉耕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 51(12): 1079-1085.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12.006

摘要

目的估计危险因素控制对203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期望寿命和劳动力人口损失的影响。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的结果,根据慢性病死亡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和比较风险评估理论,计算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值,将慢性病的死亡例数分成可归因和不可归因两部分。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出2030年危险因素暴露和慢性病的不可归因死亡例数,进而获得2030年慢性病的死亡例数。以WHO提出2025年全球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目标设置场景假设,计算各类危险因素控制对慢性病死亡、期望寿命和劳动力人口损失的影响。结果如果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3年的变化趋势发展,相比2013年中国慢性病的死亡例数(849.9万例)和死亡率(613.5/10万),2030年死亡例数(1 216.1万例)和死亡率(859.2/10万)将分别增长43.1%和40.0%,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例数增长103.3%,死亡率增长98.8%)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例数增长85.0%,死亡率增长81.0%)增长速度最快。2030年如果危险因素均实现控制目标,可避免263.1万例死于慢性病;如果仅单个危险因素控制达标,血压、吸烟和BMI是对慢性病死亡的影响最重要3个因素,可分别减少死亡148.4万例、71.7万例和27.4万例;其中,血压控制对缺血性心脏病(减少死亡66.2万例)和出血性脑卒中(减少死亡44.9万例)死亡影响最大,吸烟控制对肺癌(减少死亡25.1万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减少死亡20.1万例)死亡影响最大,BMI控制对缺血性心脏病(减少死亡8.6万例)和高血压心脏病(减少死亡4.5万例)死亡影响最大。如果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3年的变化趋势发展,到2030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将达到79.0岁,比2013年增加3.3岁;15~64岁劳动力人口损失为193.2万名;如果危险因素暴露均达标,期望寿命将增至81.7岁,劳动力人口损失将降至146.7万名;血压、吸烟和BMI控制对提高中国期望寿命(分别为4.9、4.0和3.8岁)、减少劳动力人口损失(分别为63.0万、49.6万和44.0万名)影响最大。结论危险因素控制对于降低慢性病死亡,提高居民期望寿命,降低劳动力人口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对于血压升高、吸烟和BMI升高的控制对人群健康状况改善有较大的贡献。

  • 出版日期2017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